自言正在"閉關"撰寫財政預算案的香港財政司司長曾俊華,昨日在個人網志撰文表示,未來三年財政均有盈余,可謂"年年有余".主因是原本預計500億元醫療融資開支會在下年度出現,但按最新公布的醫保計劃,開支應會低于預算,并預測未來三年經濟趨勢實質增長可保持3.5%.
曾俊華早前宣布成立房屋儲備金及預測未來三個財政年度,政府賬目應該可以"年年有余",被外界質疑他一改保守性格,變得樂觀.曾俊華昨日澄清并沒有轉變財政觀念,仍然相信政府需要審慎理財,量入為出.
曾俊華解釋,"年年有余"的說法并不是其個人的猜想."未來三年,年年有余",其實是根據財政預算案中的"中期預測"推算.推算2015-2016年度由虧轉盈,主因是原本預計500億港元的醫療融資開支會在下年度出現,但按最新公布的醫保計劃,開支應會低于預算.
但今年初長遠財政計劃工作小組公布的報告,預期政府長遠繼續增加新項目,預計7至15年間,可能出現結構性財政赤字.曾俊華表示,即使未來三年有機會錄得盈余,不代表政府的財政,長遠都會同樣健康."作為財政司司長,不可能因為在任期間財政充裕,明知將來環境可能逆轉而不及早準備,防患于未然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