隨著注冊制改革方案的推進,創投機構在一級市場的投資策略也逐漸發生改變.證券時報記者采訪發現,在注冊制推進的大背景下,一些創投機構開始更注重企業的成長性,而不再對企業的盈利狀況、規模大小要求苛刻.
證券時報記者就注冊制的影響采訪了多位業內人士,大致得出以下三種觀點:第一,注冊制解決了項目退出的難題.基石投資管理合伙人林凌表示,"注冊制讓企業上市不再受證監會發行節奏的影響,這代表著被投資企業上市的可能性更大,周期也可能更短.這對行業構成顯著利好."
第二,注冊制將極大壓縮二級市場的估值,從而壓縮創投行業的利潤空間.林凌說,"注冊制讓上市變得更簡單的同時,可能也會打壓新股的價格,創投的利潤也隨之減少.從這個角度來說,注冊制對創投也有負面影響."
第三,也有觀點認為,僅憑目前的信息,還不能簡單評價注冊制的影響. 君盛投資合伙人石子表示:"即便要推行注冊制,也不可能一蹴而就,而且企業也不可能想上市就能上市.創投現在期待企業上市完全市場化,是不大現實的."松禾資本創始合伙人厲偉也認為,注冊制對創投行業肯定是有影響的,但關鍵要看注冊制具體怎么做.
不論如何,隨著注冊制漸行漸近,創投行業的游戲規則或將發生根本改變.在這種背景下,創投機構的投資策略也將隨之調整.厲偉表示,他們的策略很明確,就是多看少投,找到更高質量的項目.
業內人士普遍認為,注冊制推行以后,企業上市可能比較容易(譬如注冊香港公司,流程將會變得更加的簡便),如果所投企業的質量不高,二級市場就不能給出理想的估值,創投獲益也有限,這樣一來,上市本身意義不大.因此,挑選真正有質量的企業是創投決勝的關鍵.
林凌認為,注冊制事實上對創投提出了更高要求."以前企業可能會看重創投機構與監管層的溝通能力,但這僅是較低層次的增值服務."林凌說,"現在對于很多企業來說,在項目早期,企業更看重創投機構的資源與產業的結合度,在中晚期,企業更關注創投的資本運作能力,比如在并購等一系列問題上能提供的支持.總之,注冊制背景下,企業要求創投在增值服務方面的內容將會更多,也更復雜."