圖:互聯網專業協會會長、前海管理局香港事務首席聯絡官洪為民(右四)與中聯辦教育科技部副部長李文(右三)等出席互聯網金融論壇"攝
互聯網金融時代,正形成一個巨大浪潮,席卷全球市場.當中最受注視的,更是全球經濟增長最快的中國,而香港作為內地與國際市場的"接口",其角色同樣重要.《互聯網金融論壇2014》(下簡稱《論壇》)昨日假數碼港舉行,香港和內地的兩地專才均認為,在互聯網金融這一塊,香港企業必須主動走進內地市場,與內地公司互相交流,將整個行業做大、做強.\大公報記者 徐寶文
今年9月,中國科技巨企阿里巴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(NYSE)上市,締造了全球史上集資最大規模的IPO,證明了互聯網金融的時代已經來臨.由互聯網專業協會主辦的《論壇》昨日在數碼港舉行,平安銀行深圳分行貿易融資部總經理陳凌在《論壇》上表示,本港企業應該將他們自己搬上去(內地),雖然短期內因法制問題無法實現,但這確實是其中一條成功之道.他又指,中央現時大力發展的深圳前海特區是一個很好的機會,因為當地其中一個提倡的行業,便是本港其中一個主流行業──服務業,故他認為本土企業們應攜同自己的優勢,與內地公司交流,做好整個市場,加大其影響力.
前海提供政策優勢
深圳市淘金山科技金融有限公司董事長黃澤鋒亦同意陳凌的意見,指香港企業應該主動進入內地金融市場,前海特區便是一個非常合適的選擇,因為該特區有很多政策上的優勢,如稅務、跨境融資方面等.在場一名SME科技公司的代表提出疑問:既然香港擁有很多優勢,何不內地科網公司借香港SME科技公司作跳板,進軍國際市場?黃澤鋒以一句說話回應,"因為目前中國才是最有潛力的市場(互聯網金融)".
都都寶行政總裁何宗盛則表示,香港很難發展互聯網金融,因為有很多限制,很多東西需要等待政府批準;反觀內地在此方面則較開放,采取"先讓你隨意做,做大了便開始監管"的做法,而且內地亦愈來愈開放,從以往只有內地公司能夠拿到的第三方支付牌照,至去年底已批出多個牌照予海外公司,成就了今時今日內地許多有名的科網公司.
何氏亦承認,本港企業要進入內地市場,有一定的難度,如若想申請一個全國性的牌照,注冊資本需達1億元人民幣,不過他建議創業家們可考慮PARTNERSHIP(伙伴形式),因為"三馬(騰訊的馬化騰、阿里巴巴的馬云及平保(02318)的馬明哲)",均十分樂意與有質素的公司合作.
香港優勢內地有價
深圳市金證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副總裁徐岷波亦盛贊本港的優點,他指香港較內地擁有一個很重要的優勢,就是互聯網的完美,香港互聯網有FACEBOOK、有GOOGLE、有TWITTER等等,但內地則全部消失不見,是互聯網的一種不完美;而且兩星期前通車的"滬港通"、未來即將探討的"深港通",均會令兩地資金加快流動.
套用一句馬云的說話,"哪里有抱怨,那里便有商機",今天香港擁有許多比內地優勝的地方,正如一眾專才所說,將這些優勢帶到內地去,互相交流,才是真正締造價值.